轉子動力學是研究旋轉機械動力學問題的一門新興的學科。像其它許多學科一樣,就其本質而言,轉子動力學問題絕大多數都是屬于非線性的。常規而言,我們往往將非線性問題簡化為線性問題進行研究,但在許多情況下用線性化方法研究非線性問題,不僅會有量的誤差,而且很可能產生質的錯誤,因此用非線性理論研究轉子動力學問題成為一項十分迫切的任務。
非線性系統與線性系統相比有著本質上的區別,主要表現在:
(1) 恢復力為非線性時,系統的固有頻率與振幅有關,而線性系統固有頻率與振幅無關。
(2) 非線性系統的強迫振動會出現跳躍和滯后現象,振幅和相位均有可能發生跳躍現象。
(3) 在非線性系統中,由簡諧激勵引起的強迫振動,不僅有與激勵周期相同的振動,而且有等于激勵周期整倍數周期的振動。因此對一個單自由度非線性系統作用一個簡諧激勵,可能出現多種共振狀態。而線性系統的強迫振動只能出現與簡諧激勵周期相同的共振狀態。
(4) 線性疊加原理不再適用,除非在很強的限定條件下。非線性系統方程的解,不再像線性系統那樣,由各個特解疊加而成。因此求非線性系統的全解變得十分復雜。
(5) 非線性系統中可能會出現自激振動。在線性系統中自由振動總是衰減的,嚴格的周期運動只可能是在周期激勵下的強迫振動。而在非線性系統中,即使存在阻尼,也可能有穩定的周期性的自由振動,其能量的損失可由該系統的輸入能量得到補償,這也是自激,振動的本質。由于線性疊加原理已不再適用,所以應對所有的激勵源同時進行考慮。在參數空間的某些區域可能存在多個解,每個解的穩定性也可能各不相同,當系統的參數發生變化時,可能產生跳躍現象或者解的分岔。
(6) 混沌運動是非線性系統的又一個特性。混沌學這門新興學科,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國際上興起并形成以來,在短短三四十年中得到迅速發展,被喻為繼相對論、量子力學之后的又一重大發現。迄今為止,對轉子動力學中混沌現象的研究尚未十分透徹。
非線性動力系統研究一般可分成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兩種,二者的奠基人都是法國的Poincaré。
(1) 定性分析法,又稱幾何法或相平面法,由Poincaré首先提出,它研究的是方程解的存在性、唯一性及周期解的穩定性等。該法是在相平面上研究周期穩態解或平衡點的相圖性質,從而定性地確定解的性態。定性分析方法,如等傾線作圖法、點映射與胞映射法等,對于研究單自由度非線性振動方程較為有效,但對軸承一轉子這種高維非線性動力系統,因其相空間維數較高,難以得到滿意的結果。
(2) 定量分析法:它研究的是如何求出方程的精確解或近似解,近九十年發展得很快。但由于各種轉子系統振動的非線性微分方程類型的多樣性,因此目前無法找到一種普適方法,只能在不同的方程中采用不同的解析或近似分析方法,如:
研究具有確定性系數的弱非線性動力系數周期解的經典研究方法:攝動法(小參數法),平均法(KB法),KBM法(漸近法),多尺度法等;
研究單自由度強非線性動力系統的漸近解的方法:廣義的平均法,區域平均法,橢圓函數法,時間變換法,參數展開法,頻閃法,增量諧波平衡法等;
研究多自由度系統的分析方法:改進的平均法,多頻攝動法,以及各種方法的綜合運用等;
研究參數激勵的非線性動力系統的響應、分岔和混沌問題的常用方法:平均法,多尺度法,廣義諧波平衡法,以及LS(Lyapunov一Schmidt)法,奇異性理論,中心流形理論,PB(Poincaré-Birkhoff)范式(Normal Form)理論,冪級數法,數值計算法等。
用解析方法求非線性方程的精確解,一般僅對少數特殊的兩個自由度以下的非線性方程有效。而對于多數的四自由度以上的系統除了數值積分法以外,還沒有更好的分析方法。
數值分析方法是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一類定量分析方法,包括:
(1) 以數值積分模擬為基礎的各種初值方法;
(2) 求解周期性邊值問題的各類數值方法,如打靶法(試射法)、差分法、諧波平衡法、PNF(Poincaré一Newton一Floquet)法等;
(3) 近年來發展的各種全局分析方法,如點映射法、胞映射(Cell-to-Cell Mapping)法、Poincaré胞映射(PCM)法、連續胞映射法等。相對于解析方法,數值分析方法具有適用性廣、精度高等優點,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,在非線性研究中的作用越來越大,是目前非線性轉子動力系統最主要的研究方法。
轉自聲振論壇